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
2
欢迎来到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官网    |    会员申请   登录

资讯|优促会公益大讲堂精选(五):胡海岩院士---论研究性工程师培养

来源:优促会秘书处 作者: 浏览:70 时间:15-06-25 分享          


    主讲人简介:

    胡海岩:教授,力学专家,上海市人。198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1992年至1994年任德国Stuttgart大学力学研究所B洪堡基金研究员,1996年至1997年任美国Duke大学客座教授。2007年至今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1991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被授予“全国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工作者”,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4月2日,受董事长的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先生来到名师名校长发展联盟主办的嘉祥公益大讲堂之院士讲坛,为来自石室中学、七中林荫校区、七中高新校区和我校初三、高一、高二共500多名学生,进行了《论研究型工程师培养》的主题报告。


    在报告中,胡院士引入了"钱学森之问",介绍了中国研究型工程师培养的历史进程、当代的现状和发展的方向。胡院士解释了大学各个学科的分类与区别,重点阐述了理、工二科的区别与作用,扫清了一直存在同学们心中的困惑。胡院士还回溯了历史,讲到了中国工程师的培养方式,从苏联模式到美国模式在渐渐的转变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模式,利弊两面被胡院士一一点出,历史遗留问题也被提及,让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自己所肩负的使命。


    胡院士又深入浅出的剖析了目前中国的人才培养状况、积极的因素、消极的因素,接着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的一些看法。在谈到新时代需要新的人才的时候,胡院士认为新人才需要新的培养思路的问题,阐述了工科类人才分为研究工程师和工程科学家。前者侧重于应用科技,后者侧重于革新科技。


    七中嘉祥的王健宇同学认为,胡院士的报告具有浓郁的理性思维,深入浅出、拓展宽广、受益匪浅。石室中学张同学认为,从实际例子出发,从国家对工程师需求的变化到工程师培养的改革措施,胡院士给学生们带来了诸多启迪。七中高新王同学说,讲座内容生动,信息量很大,演讲风格严谨不失活泼,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启迪作用。


    讲座最后,胡院士对各位学子表达了自己殷切的希望和深深的期盼,更对同学们的未来发展道路表示了祝福和鼓励。







公众微信号:四川优质教育促进会SCAPEE
或搜微信号:sc-youcuhui
微信二维码: